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

武術解讀—克己讓人非我弱,存心守道任它強


武術解讀克己讓人非我弱,存心守道任它強


   回想三十年代初,陳濟堂將軍敬重我師公 「龍形派」一代宗師「東江猛虎林耀桂」武藝超群,親自提了一副對聯「克己讓人非我弱,存心守道任它強」,舉凡龍形派同門莫不背誦如流。
凡事有靜必有動;有內必有外的陰陽兩面,上聯「克己讓人非弱」在武德方面所指的是,勉勵大家要克制自己、禮讓他人,去除好勝之心,而這些行為並非是弱者的行徑,相信大家都知道,正是:

世道每逢謙處好,
人情總在忍中求。

    下聯「存心守道任它強」,指的是真心誠意,堅守正道,不與人爭的武德修持。所謂道者:

有物先天地,無形總寂寥;
能為萬物主,不逐四時淍。

所要陳述的也正是此意。但就武技的角度來論,經過多年的研,我有自己的解讀,上聯所提到的「克己」,指的是克制自己的心,在對敵時,不隨對手而起舞,無勝敗之心,無得失之情,能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。拳理有云:「敵不動,我不動;敵若動,我如山動。」意思是,靜待,甚或以步法逼迫敵方先出手,利用此機會,看破對方虛位時,才把握先機,攻其不備!這也正合乎本門「龍形拳理」:「步是不丁不八,你不來我不發。」 強調出「後發先至」的重要性,以及手法的高超。
至於上聯說到的「讓人」,說明了「捨己從人」,當我們與對手相搏時,絕不以力相抗,反而順敵之勢而從之、化之、驕之、縱之,其目的在於瀉其力,配以本門龍形拳訣中的「步七手三需記取,攻防首尾妙中尋」的精半步擺尾,同時切入對方虛位,以破其勢,正是「四平怕直撞,子午怕橫沖」,再輔以兩分手法、一分功,對方自然應聲跌出無疑!
而在下聯提到的「存心守道任它強」,意思在明:「道者,不可須臾離也,可離非道也!」,提我們無時無刻都謹守一切正確的拳理,例如本門龍形拳訣所云:
肩腰靈活悟鬆沉,
急緩剛柔手應心,
顧盼抑揚分節奏,
潛藏神韻具功深。

意思指的是,臨陣對敵時,絕不忘「沉肘落膊是真言」等千金訣,則任由敵方出手如何橋堅勁強,不足為懼!



龍極真宗 劉蟠 
攝影/撰文 
2010.12.26.
http://DS.master168.com

武術解讀- 一胆、二力、三功夫

武術解讀一胆、二力、三功夫

   記得60年代的香港,習武風氣相當盛行,在武術界流行一句行話說:「一胆、二力、三功夫」,導致當時有些學武的人,除了經常與人砌磋之外,三不五時也喜歡跟人打打架,來鍜練胆量,更流行到健身房鍛練肌肉,按照上述論點,搏擊勝敗的三大元素,「功夫」才排行第三。
   依我的看法認為,「功夫」者,其實包含了「體」與「用」,並非盲目的練死功夫,講求避重就輕,因人施教的靈活應用。當然,有句話行話也說:「同門忌力勝身材」,意思是指,同門師兄弟砌磋,力量比較強、身材比較高大的一方,略勝一籌。但這種論斷基礎在於,比試武功的雙方,必須在同等程度的武藝之下,方為有效,而且,這裡所說的「力」,指的應該是「功力」,並非一般的「蠻力」。
    至於「胆」的後盾應該是真才實學的功夫底子,常言道:「藝高人胆大」,倘若武藝不高,空有剛猛暴戾之氣的莾夫,一旦遇上了真正的高手,必然慘敗!
所以,身為習武的人,應該有全面、正確的功夫鍜練過程,方有所穫,而不要被「一胆、二力、三功夫」所呈現出來的表面含意所誤導。


龍極真宗 劉蟠 
攝影/撰文 
2010.12.26.
http://DS.master168.com

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

劉蟠為何習武

劉蟠為何習武
大俠霍元甲自幼體弱多病,當初被他的父親認定不是習武之材,也禁止將家傳的武術傳授給他。後來霍元甲發奮圖強,不僅為國爭光,也創辦了「精武會」,宏揚中華武藝的英雄事蹟早已深值人心。
不巧,我自幼也體弱多病,甚至經由醫院出示過證明,不適合上體育課,以致我的童年身心受創。60年代初期,適逢日本武俠電視劇「柔道小金剛」引進香港,頓時成為當時坊間年輕人心中的偶像。體弱多病的我也不例外,希望也能仿效劇中主角與大俠霍元甲,讓自己反弱為強,甚至有能力鋤強扶弱。當時才小學六年級的我,不顧母親的反對,偷偷加入了香港當時最具聲望的柔道館「講道館」學習柔道,展開了我習武的第一步;後來因跌打療傷因緣巧合、才有机會投身 『龍形』 追隨恩師 李發習武,改寫了我的人生。



龍極真宗 劉蟠 
攝影/撰文 
2010.12.25.
http://DS.master168.com

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

武術大師收徒規矩五不教

武術大師收徒規矩五不教


  

日前看到電視介紹大陸某位清末明初的內家拳法大師,選擇徒弟非常嚴格的影片,該大師提到他收徒弟有「五不教」原則,包括:
1、         心險者不傳;
2         好鬥者不傳;
3         輕露者不傳;
4         狂傲者不傳;
5         骨弱者不傳。
  我從小習武到現在年近甲子,從授受之間我也歷經很多武林經驗,對該位大師提出的「五不教」,個人認為原意雖然好,但我有不同的看法:
1、古人說:「寧把千金送,莫把技來傳」,這句話說明了好東西就怕傳給了不忠、不義之人,所以才有上述「心險者不傳」的原則出現。  但我認為,真要執行這句話並不容易!
厚黑教主李宗吾說,厚黑學最高境界是「厚而無形,黑而無色」,在現實生活裡,許多人表現的大智若愚,大的人反而貌似忠良!所以,如何辨忠?防不勝防!
2、好鬥者不傳,應該指的是狹意的格鬥,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。武功有砌磋才會有進步!例如,詠春拳宗師葉問的高徒黃淳樑,最愛與人砌磋,有「講手王」之稱,因為他有勇於跟人家砌磋的精神,才打響了詠春派的招牌,所以,好鬥只要得其道、合其法,不全然是壞事!
3、對於輕露者不傳,我認為,有事沒事喜歡露兩手功夫的人,是有表演欲的人,在講求推銷自我的社會,他是一種很好的行銷人員,有助該門功夫的推廣與發展,如果每個高手都深藏不露,這門功夫不僅無法發揚光大,還可能走入歷史盡頭。
4、至於狂傲者不傳這句話,我認為有本領的人,不論文武,基本個性難免有狂傲的地方,只是表現手法和態度不同罷了!在近代武壇中,最狂傲的武林人士莫如李小龍,可說無人出其右,他的武術成就在這裡不必多說,當年若詠春派一代宗師 葉問不收他為徒,恐怕不只是武術界的損失,更是全球華人的損失!
5、骨弱者不傳,指的是,武術界多半不喜教授先天體質不良的人,怕的是徙弟萬一學藝不精而敗壞了聲譽。但是,霍元甲的故事就顛覆了這個原則,他從小體弱多病,連父親都禁止他練霍家拳,但沒想到他不管自己體弱,苦練成材,不僅發揚了霍家拳,更創立了精武會,把中國功夫在民初的時候推上中外舞台,揚名海外!
    所以,古人說的對,技傳有緣人!好比佛家精神,又如孔子的有教無類,不論聰、愚,只要有心學習,又遇到學習的機緣,那麼不管是身為老師的人,或學生,都該好好珍惜、把握。


龍極真宗 劉蟠 
攝影/撰文 
2010.12.20.
http://DS.master16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