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
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
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
拳解/『聽勁』
拳解/『聽勁』
問:
聽勁的本源為何?為什麼您總是可以洞燭機先,攔截反制?
答:
基本上「聽勁」應該分為內外兩個部份去練習.
1.先反求諸己『內練聽勁』的基礎 /身法練習
首先務求把「吞、吐、浮、沉、圓、扁、伏」等身法,自我要求趨於極至,從而體驗身形變化之間的律動、進而作到圓融順暢、一氣呵成而意不斷、在身形變化中、必須謹守「百會」與「會陰」保持垂直連成一直線、既能於運動中同納天地之氣、更收天地人三才合一之功.
2.『內聽而後外用』的基礎 / 腰馬與身形的配合
馬帶胯、胯帶腰、腰帶身、腰以下鎖馬要緊、腰以上鬆而不懈、作到上鬆下緊、猶如老樹盤根;力從地起、由腳掌到膝、膝到胯、跨到腰、腰到背、背到肩、肩鬆沉到膊、膊到肘、肘到腕、腕到指、由下而上節節貫串、也就是腰馬合一、同時以意來帶動身形、迫步發勁也就是「一足一刀」的概念、意到氣到、氣到則勁到、發勁時務求作到「六力齊發」、更重要的是、發勁前後、全身都要放鬆、做到軟如棉、發勁時間越短越好、宜控制在1/5秒內、發勁一瞬間硬如鋼、盡收剛柔並濟之功。
3.對敵時「聽勁」之應用 / 閃躲走化
閃躲走化是對敵時保衛自身、同時作好有效功擊的最基本功夫、例如每天擺腰300次、有效的走化必須作到「捨己從人」、絕不力抗對方來勢、在對方出手落空的同時、再順著對方的虛位、踏半步以跌蕩身法施展「入身技」、讓敵方徹底破勢;其中在施展踏半步跌蕩身法時、必須全身放鬆、有如汽機車放空油門滑行、前鋒馬著地無聲、有如葉片之飄落地面、再上後馬、力從地起發驚彈勁、攻城掠池如入無人之境是謂最高境界。
龍極真宗
謝征文問道於 劉師
劉蟠 攝影/撰文
2011.03.12.
2011.03.12.
http://DS.master168.com
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
武術-武道
武術-武道
習武者首重尊師重道,此乃人倫之道;更重武德,此乃剛中之德、自強之道。
習武的最原始目的,在於克敵制勝,強身健體乃習武所洐伸出來的附加價值,基本上不可本末倒置!不論两者孰重,習武者都必須有正確的練武方法,其中包含了: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、精、神、氣、力、功的規範與要求,此乃練武之正道。
在實戰搏擊中的技法有許多,欲達到爐火純青、得心應手的境界,其中不離一個「勤」字,效法天行健、君子自強不息,此乃成功之道。
論實戰中的勝負,常取決於能否在電光火石一瞬間,使用正確技法入對方空門,才能克敵致勝。而世間事的成敗,也取決於能否因應時空的交會點,配以進退有方的處世之道,其理相同,故以武入道、以武證道,透過習武的開悟,可以啟發我們的人生的哲理。
萬靈皆因一竅通,
一竅能納太虛空,
若能拿住玄中竅,
擺手皆歸大道中。
龍極真宗 掌門人 劉蟠
攝影/撰文
2010.12.20.
2010.12.20.
http://DS.master168.com
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
武術解讀—克己讓人非我弱,存心守道任它強
回想三十年代初,陳濟堂將軍敬重我師公 「龍形派」一代宗師「東江猛虎林耀桂」武藝超群,親自提了一副對聯「克己讓人非我弱,存心守道任它強」,舉凡龍形派同門莫不背誦如流。
凡事有靜必有動;有內必有外的陰陽兩面,上聯「克己讓人非弱」在武德方面所指的是,勉勵大家要克制自己、禮讓他人,去除好勝之心,而這些行為並非是弱者的行徑,相信大家都知道,正是:
世道每逢謙處好,
人情總在忍中求。
下聯「存心守道任它強」,指的是真心誠意,堅守正道,不與人爭的武德修持。所謂道者:
有物先天地,無形總寂寥;
能為萬物主,不逐四時淍。
所要陳述的也正是此意。但就武技的角度來論,經過多年的鑽研,我有自己的解讀,上聯所提到的「克己」,指的是克制自己的心,在對敵時,不隨對手而起舞,無勝敗之心,無得失之情,能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。拳理有云:「敵不動,我不動;敵若動,我如山動。」意思是,靜待,甚或以步法逼迫敵方先出手,利用此機會,看破對方虛位時,才把握先機,攻其不備!這也正合乎本門「龍形拳理」:「步是不丁不八,你不來我不發。」 強調出「後發先至」的重要性,以及手法的高超。
至於上聯說到的「讓人」,說明了「捨己從人」,當我們與對手相搏時,絕不以力相抗,反而順敵之勢而從之、化之、驕之、縱之,其目的在於瀉其力,配以本門龍形拳訣中的「步七手三需記取,攻防首尾妙中尋」的精髓,踏半步擺尾,同時切入對方虛位,以破其勢,正是「四平怕直撞,子午怕橫沖」,再輔以兩分手法、一分功,對方自然應聲跌出無疑!
而在下聯提到的「存心守道任它強」,意思在闡明:「道者,不可須臾離也,可離非道也!」,提醒我們無時無刻都要謹守一切正確的拳理,例如本門龍形拳訣所云:
肩腰靈活悟鬆沉,
急緩剛柔手應心,
顧盼抑揚分節奏,
潛藏神韻具功深。
意思指的是,臨陣對敵時,絕不忘「沉肘落膊是真言」等…千金訣,則任由敵方出手如何橋堅勁強,亦不足為懼!
龍極真宗 劉蟠
攝影/撰文
2010.12.26.
2010.12.26.
http://DS.master168.com
武術解讀- 一胆、二力、三功夫
記得60年代的香港,習武風氣相當盛行,在武術界流行一句行話說:「一胆、二力、三功夫」,導致當時有些學武的人,除了經常與人砌磋之外,三不五時也喜歡跟人打打架,來鍜練胆量,更流行到健身房鍛練肌肉,按照上述論點,搏擊勝敗的三大元素,「功夫」才排行第三。
依我的看法認為,「功夫」者,其實包含了「體」與「用」,並非盲目的練死功夫,講求避重就輕,因人施教的靈活應用。當然,有句話行話也說:「同門忌力勝身材」,意思是指,同門師兄弟砌磋,力量比較強、身材比較高大的一方,略勝一籌。但這種論斷基礎在於,比試武功的雙方,必須在同等程度的武藝之下,方為有效,而且,這裡所說的「力」,指的應該是「功力」,並非一般的「蠻力」。
至於「胆」的後盾應該是真才實學的功夫底子,常言道:「藝高人胆大」,倘若武藝不高,空有剛猛暴戾之氣的莾夫,一旦遇上了真正的高手,必然慘敗!
所以,身為習武的人,應該有全面、正確的功夫鍜練過程,方有所穫,而不要被「一胆、二力、三功夫」所呈現出來的表面含意所誤導。
龍極真宗 劉蟠
攝影/撰文
2010.12.26.
2010.12.26.
http://DS.master168.com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