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洪拳』是嶺南拳術的經典,更是南派武技紮實的基本功,讓習武者達至橋堅馬穩的境界; 『龍形』精髓在於其身法 / 吞、吐、浮、沉、圓、扁、伏,不論任何技法,只要透過龍形身法的加持,必然功率倍增; 而『俠家』在實戰長拳中,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,極具中長距離的實戰性。故本門把這三派的優點聚合成『洪頭、龍身、俠家尾』謹供大家參考。
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
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
生活禪-傳承
生活禪-傳承
「本領」得來不易,自古師徒相傳,授受之間可是一門大學問!有人教的不情不願、有人教的不盡心、或暗中留一手、卻也有人教的掏心掏肺。這其中,究竟誰是聰明人?誰又是大傻瓜?
古人說:「寧把千金送,莫把技來傳。」怕的是,徒弟學足了「本領」之後,就翻臉不認人;我個人則認為,過河拆橋、不認人,與是否學足了本領,並無直接與必然的關係,純粹與「人的緣份」有關,所謂緣起、緣滅,在人生中其實早有定數。
知識本領,固然彌足珍貴,然而能把這種珍貴本事傳承下去,是一種福氣。具有這種理念的老師,自然會在授業解惑時,展現出無私無我的胸襟!古人也曾說:「技傳有緣人!」希望「有緣人」各個都能青出於藍、勝於藍,正是名師出高徒,是何等簡單易懂的道理。在授受之間,若能同時獲得「生命力」延伸的精神滿足,更是一種超凡脫俗的附加價值。
其實,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,「有捨才有得」這句老生常談,能否身體力行,存乎一心!我想,這是每個人心中「魔鬼與天使」正邪較量的另一個擂台,你認為呢?
劉蟠 攝影/撰文
2011.09.13.
2011.09.13.
http://DS.master168.com
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
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
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
拳解/『聽勁』
拳解/『聽勁』
問:
聽勁的本源為何?為什麼您總是可以洞燭機先,攔截反制?
答:
基本上「聽勁」應該分為內外兩個部份去練習.
1.先反求諸己『內練聽勁』的基礎 /身法練習
首先務求把「吞、吐、浮、沉、圓、扁、伏」等身法,自我要求趨於極至,從而體驗身形變化之間的律動、進而作到圓融順暢、一氣呵成而意不斷、在身形變化中、必須謹守「百會」與「會陰」保持垂直連成一直線、既能於運動中同納天地之氣、更收天地人三才合一之功.
2.『內聽而後外用』的基礎 / 腰馬與身形的配合
馬帶胯、胯帶腰、腰帶身、腰以下鎖馬要緊、腰以上鬆而不懈、作到上鬆下緊、猶如老樹盤根;力從地起、由腳掌到膝、膝到胯、跨到腰、腰到背、背到肩、肩鬆沉到膊、膊到肘、肘到腕、腕到指、由下而上節節貫串、也就是腰馬合一、同時以意來帶動身形、迫步發勁也就是「一足一刀」的概念、意到氣到、氣到則勁到、發勁時務求作到「六力齊發」、更重要的是、發勁前後、全身都要放鬆、做到軟如棉、發勁時間越短越好、宜控制在1/5秒內、發勁一瞬間硬如鋼、盡收剛柔並濟之功。
3.對敵時「聽勁」之應用 / 閃躲走化
閃躲走化是對敵時保衛自身、同時作好有效功擊的最基本功夫、例如每天擺腰300次、有效的走化必須作到「捨己從人」、絕不力抗對方來勢、在對方出手落空的同時、再順著對方的虛位、踏半步以跌蕩身法施展「入身技」、讓敵方徹底破勢;其中在施展踏半步跌蕩身法時、必須全身放鬆、有如汽機車放空油門滑行、前鋒馬著地無聲、有如葉片之飄落地面、再上後馬、力從地起發驚彈勁、攻城掠池如入無人之境是謂最高境界。
龍極真宗
謝征文問道於 劉師
劉蟠 攝影/撰文
2011.03.12.
2011.03.12.
http://DS.master168.com
訂閱:
文章 (Atom)